Category Archives: Misc

中科院成果转化了“中国互联网”

在微博上看到中科院官微回复网友的话,中科院将中国互联网作为高能所的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一个重要转化成果。

cas-weibo

我大概是比较早一批使用互联网的,在没有电信网之前使用过科技网,所以了解一点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大概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高能所因为业务需要,在中美之间建立了网络专线,1994年设立了中国第一台WWW服务器。86年高能所发送的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被大家作为中国互联网开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网络专线的建立,涉及大量工程设计,高能所对于早期中国互联网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问题是中国互联网是高能所的转化成果吗?

Continue reading

抄袭之一点浅见

一个学生在QQ动态上转发了一个关于抄袭的长文,长的我没看下去。学生又质疑说,如果一个小说,都出现了男主角骑驴、着白衣、着红衣,性格桀骜的设置,不能认为是抄袭吧。

我看过方舟子关于国外认定抄袭的科普,也与国外教授聊过,自已也在发表科研论文。多数情况判断起来并不复杂。比如大段文字或图表一模一样。严格讲,字数多少并不关键,一句话重复也可能构成抄袭。关键在于这句/段话是否有个人特色,有无特异性,是让别人来写这句/段话,会不会写的一模一样,如果不会,那么这句/段一模一样的话就是抄袭了。一些常规性的描述,谁写都差不多的,就不能认定是抄袭。比如这段的第一句,有我明显的个人特色,如果别人重复了这句,就会有抄袭嫌疑。

内容抄袭较为复杂了,我感觉关键也在于内容的编排是否具有特异性。科学论文相对好判断,如果是文学作品有时候就很不好判断,但如果一连串的事件都一模一样被编排到一起,构成独特的情节,那就有抄袭嫌疑了。

抄袭应该是有意误导读者认为这些内容或表达是作者原创。如果通过合理引用或标注清晰告诉读者这些内容的来源,一些特定创作如普及性的文字,读者都清楚是介绍他人工作,那么就不是抄袭。一些文艺创作如小说、电影会出现一些模仿前辈创作的内容或镜头,读者观众都清楚是向前辈致敬,或讽刺某些内容,也不能叫抄袭。

Continue reading

黑河2018中国科学数据会议的感受

会议主题安排的其实还算可以,科学数据涵盖各个学科,所以分解了十几个主题和专题进行讨论一路下来还算有点收获。我主要是参加了灾害和特殊环境分会场和资源、遥感与地球科学分会场。我自己做了一个报告,也听了其他专家的报告,了解了动态,也收获了一些新思路。但这次会议安排的确不怎么样,可能是近年来参加的大型会议(其实不是很大,大概400多人)里做的最差的,可能是中科院网络中心委托给黑河市某单位,但该单位办会经验很有限所致,但作为主办方网络中心也有责任。

比如我们注册的时候要求在一个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和预订的酒店,结果预订酒店的信息根本没有交到酒店,所以酒店根据先来后到,把房间给没有预订的人了,导致已经预订的后到的参会人员因,没有房间可住。我住的黑河国际饭店就出现这样的情况,24日十几名预订了房间的专家没有房间。没有一个会务人员在现场,而我们试图与会务人员联系,电话打了不少,没有解决问题不说,到最后人也没有出现。

现场注册交了钱,发票只能后寄,这可以理解,我将邮寄信息发到指定邮件,然后就没有任何信息了,也不知道有没有收到我发的信息,有没有将发票开了寄给我。写了数个信要求确认一下收到我的信息,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不知道这算是种什么态度。可能对方太忙吧。(按:发票已经顺丰寄来,Aug 4, 2018)

会议之前数个信过来要求提交报告报告,说不提交摘要就不能给安排报告,尽管我是分会的受邀报告,但还是听话的花了点时间写了摘要提交了。但在会议上没有看到任何摘要的材料,即便是微信的在线系统里也没有任何摘要信息。请问这些摘要提交上去的是干嘛的,可能是给网络中心领导看的,不是给与会专家交流的。

会议注册费交了1200块,不算少了,但这个办会水平有点对不起这个注册费。

这次会议其实挺折腾的,从兰州到黑河没有直达,从哈尔滨中转,还住了一晚上。哈尔滨机场周边的宾馆在一个没有人烟的道路灰土飞扬的小镇。回程从黑河到南京,哈尔滨中转时又延误了三小时,深夜一点多才回到家。

会议已经结束,见到许久没见的朋友很快乐,这些不爽的感受也就变得不重要,只是记录一下。

收到一则通知

遮遮掩掩的,还系统维护?看学校这德性。很多大学都发了类似通知。

关于开展校园网络系统维护的紧急通知

为了保障学校网络安全,自即日起至10月28日,对全校网络系统开展安全维护工作,在此期间将关闭各部门(单位)、各学院的信息系统(网站)互联网访问功能。各部门(单位)、各学院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开放信息系统(网站),请提出书面申请,由主要负责人承诺网络安全并确认具备自建信息系统(网站)技术保障能力,经信管处审批方可提供互联网访问功能。

        各部门(单位)、各学院如有通知需要对外发布,可在学校官方网站进行发布。

        信管处网络系统维护联系人:XX(手机1XXXXXXXXXX)

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2017年10月1日

image

喃喃呓语

以前某高校有自己的校医院对全校老师体检,条件差的比农村诊所还不如,主要是一些医疗操作感觉不卫生,所以不少老师跟我一样不参加学校的体检。今年终于舍掉了校医院,招标了两家外面的医院,有改进。

发给我们的通知按校属单位分日期体检,看起来不错。不过私下我又知道所谓的优秀人才又被安排在一个专门的日子(6月15日)进行体检。可能优秀人才跟非优秀人才在人体结构上不一样,需要专门对待,和更高的体检标准。这些优秀人才有些是真优秀,有些不是,都无关此事情,体检不是他们定的。我认为决策此事的人水平达到了211高校的水平,因为具备了时代特点。有人说,公平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奢望。因为现在把权的人并非公平上位,怎么可能期望这些人有这个思想境界去公平决策事情呢。这个努力需要几代人。

Continue reading

坎儿井?卡哩兹?

因为在同一个群,朱和海老师帖了自己的一个文章“汉语’坎儿井’一词指谬”,拜读了一下。朱文考证了坎儿井来历,根据外来语的翻译原则,建议用“卡哩兹”代替坎儿井一词。听说还要往大百科全书上写。

不过全文看下来,结合坎儿井的原理,非但没有感觉谬误的地方,反而感觉到坎儿井一词用的很合适。

坎儿井维语名Karez,是指一组竖井和地下暗渠组成的灌溉工程。在不同国家都有不同的名字,比如叫Qanat等,都差不多的东西。Qanat原义是Channel(渠),Karez据说原意是指“Well”(井,见wiki, Turpan water system词条)。因为Karez渠在地下,竖井是可见的,该词有井的意思也是可以想象。坎儿井的坎儿取自“Kar”,井表意,坎儿井是符合标准的外来语命名原则。类似的比如爱兹病,T裇衫等。

很多名词诞生后,经过若干年回头看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自来水并非真个自来,但被大家接受后,变成约定俗成的东西,我们要搞清楚他们的来历,原理结构等,但不一定非要在名字上要纠正多年的名称。脚蹬车的名字比自行车更合理,也没见我们把自行车改叫脚蹬车。

何况坎儿井音意结合,有西北乡土气息,很好嘛。

 

The karez water system is made up of a network of interconnected qanats (from wikipedia)

明天上午来我办公室一下(外一则)

接到一个来自171-3171-5719的提示“中国(China)”的手机。

“明天上午来我办公室一下”

我愣了一下,马上联想到传说中被报道的各种骗术。说:”你谁啊“

”呵呵,你听不出声音吗?“

我回道:“我听出来了,你是骗子。”

本来还期望对方能再坚持一下,结果对方马上挂了。决定下次要回答:“好,我很快到,你等着”,不知道结果如何。

媳妇当时正跟我一起下楼,她听到全部对话,乐了一下午,晚上回去跟女儿说了,女儿也乐了一晚上,给我出主意如果下次遇到要如何回答。

刚才收到QQ好友请求。我设置了一个验证问题是“您是哪位?”。收到的请求是:XXX(我的大名)我是XXX。看似很平常,其实很惊悚。

其一,对方是通过QQ号查找,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QQ号没有绑定我的大名。

其二,对方是怎么知道XXX是我的同学。

其三,XXX同学几年前过世了。莫非现在那里也流行QQ,并且可以穿越到阳间(我掐了一下大腿,确认我还在阳间)。越思越惊悚。

Image

关于一些职业增设正高级职称的一些意见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专业技术人才欢心鼓舞,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对职业道德提出更高要求。其中一些职业如会计,中专教师增加正高级职称。有北京小学语文老师说,特别自豪,小学教师也能评教授了。

不同职业从事不同工作内容,等级划分是必要的,因而划出各种职称可以理解。但职业性质不一样,职业横向对比显得没有必要。

会计一类的专业技术性很强,如果会计有正高级,修车师傅也应该有正高级。从技术难度上讲,修车师傅还时不时遇到疑难问题,会计师傅按步就班经过几年熟练工培训都可以胜任。对于这样一类职业,不涉及太多脑力创造,以前认为较少的等级划分就足够。对于一个职业来讲,职业内外认可程度很重要。比如目前尽管还没有官方认可的正高级教师,但我们对于那些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的认可程度丝毫不在大学教授之下。中小学老师的高级教师职称干嘛非要等同于大学副教授。高级教师、高级会计师完全可以享受比大学教授更高的工资待遇和行业内认可。行业外的认可则是行业自己培育出来的。

所谓增设正高级就是为横向对比而设计的,否则现任职称体系就足够了。比如这样改革后,正高级的小学老师就可以与大学教授比了。然而大学教授教育研究并重,每周一两次课,小学老师主要是做教学,他们做的是一回事吗?归根到底中国还是阶级社会,所以院士985高校校长都要是个副部级。这些职业增设正高级大概是自身没有自信,这样一搞大家皆大欢喜。

各种基金动员会

院、学校自12月以后各种基金动员,比如刚才收到的一个信息:“今天下午的基金动员大会非常重要,学校邀请了两位校外著名专家来传经送道机会难得!请各位院长再次通知符合申报条件教授必须参加。” 让人疑惑难道基金难道动员出来的?花大钱请了的大牛们如果没了大牛的光环,他们写的基金估计命中率也高不到哪儿去。基金是潜心思考、认真撰写出来的,跟动员无关!

因为学校重视国家基金,行政人员要讨好上级,但又不懂又需要搞点事情反应自己的工作,不懂科研规律也从来没干过科研的行政人员从他们上中小学的小孩参加课外实习班提高了成绩就得到启发,找一些大牛给大家补习补习呗。补习班所请的大牛也许水平不错,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区别很大,决定了只能泛泛而谈。而且这种讲技巧的东西,听过一次就好,需要年年去听吗?说实话多数人讲的东西都是老生常谈,大家只要认真去看指南,讲的那点东西基本上都有了。不知道作用能有多大。

事实上因为提职称需要国家基金,做科研需要经费,根据不需要这种没有用处,还浪费时间的动员会,各位老师都会一如既往精心准备基金本子。如果哪年成绩不错,行政人员就将之归于自己的补习班有效,然后继续举办各种基金补习班,乐此不疲。

动员会、补习班一点用没有,但如果各位写基金的同志们能够找到资深同行,就写的本子给仔细诊断问题所在,针对问题补充改正,是可以极大提高质量。

证明你妈是你妈现象到处存在

话说我从中科院某所调到江苏一省属高校,各种奇葩的事见识了不少。我2011年在中科院聘的研究员(正高)四级,2015到目前这高校后据说是该高校没有科研系列,所以要转评为教授才可以后续晋级(比如从四级到三级),好吧,相当于重新从副高评了一次教授,好在各种对论文、项目的要求等还勉强合格,评审部分在折腾了很久后算过了。此外还必需一些条件,比如教师资格证,英语,计算机的条件。

其中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是这么规定的:

具有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所需的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参加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取得《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或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职称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并取得省职称办、省教育厅统一颁发的合格证书,均在有效期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
(一)取得计算机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二)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三)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现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申报计算机学科教授资格的人员。

这条居然卡住我了,九十年代末上大学的时候是过了一些什么计算机考试,但证书早丢了,而且从网上看2000年后也没有录入到数据库里去。看样子走不通它的免试条件。

如果这个考试还有点挑战,参加一下证明自己能力,也未尝不可。

但据说这个考试就考考Word怎么用,F几是什么快捷键之类的,在90年代可能还有点价值,在现在计算机普及的这十年,小学生都会用Word,PPT,早失去实际用途,变成相关部门刁难和敛财的手段。对我来讲,最近20多年,一直从事GIS相关科研,撰写代码超过30万行,但缺了这个考试,好像我是没法证明自己具有”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所需的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陷入没法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困境,即使别人证明也不行!

好像让一个杀出高考重围的大学生去参加一个小学数学四则运算加填空题的考试——而且填空题写错标点与标准答案有一点不一样也算全错的那种——来证明这位大学生具有小学毕业的水平,这听起来象根本是个侮辱!

以前感觉“与时俱进”只是个口号,现在见多了发生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灵异事件,才明白是真有这个需求。

Update: 最近江苏省出台《关于调整我省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从2017年起,不再将外语水平与职称评审挂钩,取消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本人所在大学已经取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