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r review效率是个问题

我投稿,也给人审稿,每年审的期刊稿件还不少,2022年审了52次(包括返修),今年到现在已经审了21次,根据wos的记录(原publons),我过去几年为127个稿件提供了同行评议,现在邮箱里还有若干个邀请在waitlist里。英文期刊的peer review是免费的,大家都是基于我自己的稿件投搞有人免费帮我们审,我们也得免费帮他人审的这种自觉来驱动这个工作。

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作者最关切的是速度。如果碰到几个月内顺利完成审稿流程,作者都有撞大运的庆幸感。但经常会遇到郁闷的,一般期刊送2-3人审稿,从major 到minor,大概2-3轮审稿。如果初次送审一些专家没有接收,大可多找几个专家。我收到过类似的请求(图1),当然我就同意并按时完成了审稿。

图1

但如果是返修环节碰到审稿人不接受审稿请求的情况,就是噩梦级别了。因为送一个新的审稿人很容易又是一大堆意见。遇到这种情况,编辑大概能做的也就是隔段发个审稿邀请信再提醒一下,但因为审稿是免费,大家都充分理解审稿人可能各种原因无法再次review返修稿。

比如我们一篇投稿,2022年3月5日的投稿,经历了major,到minor,由于在minor的时候我们文字改的有点多(返修回去的时候我就跟学生说了这种可能),今年2月27返修回去,果不其然编辑再次送审,两个审稿人,其中一位早早返回,另一位则至今还没有接收审稿请求(图2)。所以挂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头。

图2

然后另外一篇,经历从major 到minor,minor返修改回去大概是1月底,送了两位审稿人,其中一位同行专家没有接受邀请,至少未见动静(图3)。我给主编写过信,正值主编在美国开会期间,答应我第二天就再发送次邀请信,那也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这个稿件两位专家意见比较正面,在major的时候都留了姓名,所以我查了一下这位miss的专家的twitter近况,可能是去大山野外调查冰川去了,最近动态是2月份。所以也就这么挂着了。

图3

不是无独有偶,是无独有三,我们另一篇也是返修,送了3位专家,第3位专家的邀请也是这么挂着了(图4),也要快一个月了。

图4

这时候就很想夸夸mdpi的快速审稿流程,也怀念各种special issue(因为guest editors更倾向于找他们认识的专家)。有时候也想想,关于审稿这些事,我作为审稿专家做的还真是挺好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