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Academic

收到退稿意见

前面投出去的有关西部数据中心共享平台的设计和实现,遭到《地球科学进展》的退稿。上去看了一下退稿意见,十分搞笑。

意见1,(红字是我的评论)

建议修改内容:

1.表述语言需要再提炼,如 航天、卫星遥感等途径[2],建议改为:地面、航空、航天。

语言需凝练将就认可吧,将航天,卫星遥感等途径,改成航空、航天,就精炼准确了?未必吧。

  “西部数据中心”与“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指的是同一个题目,应当一致。

审稿人明显没仔细看稿,在引言部分,我便有表述,‘2006年基金委启动了“中国西部环境和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西部数据中心)项目’,此由文中需要大量指代此数据中心,采用简短的叫法是正常的用法呀。此条不成立。

2.进一步介绍数据更新和数据来源

3.运行经费和可持续运行问题

4.国际数据交换、数据和产品

拜托,这篇文章是介绍“设计和实现”,而不是介绍数据中心的数据情况和运行情况。数据情况和运行情况在李新等文章已经有介绍。文不对题,此3条不成立。

意见2,(红字是我的评论)

1)引言部分,第三段中。作者专门指出了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网的实例,之后又能提出科技部开展的科学数据共享工程。这之间是矛盾的,因为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本身就是科技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一个试点。建议修改。

矛盾说不上,但是有不妥吧。

(2)部分笔误,例如,2.5数据库设计,第二段倒数第4行,“纪录”应改为“记录”。3.1 元数据标准,第二段倒数第二行,“影射”应改为“映射”。3.2数据—知识关联,“如图8所示”后多一个逗号。

全文7千8百多个字,typo少不了,感谢指正。

然而,《地球科学进展》告知,经研究退稿。还是想不明白,编辑部是怎么研究出来的?这几个意见退成退稿理由么? 审稿人一基本没有读懂稿件,审稿人二的意见仅是皮毛细节。可能是编辑部高质量稿件太多。好在我也不是很在乎能否被《地科科学进展》发表。姑且记下来,说明一下自己的感觉。前面李老师还给了很好的意见,还没来得及补充上去。修修改改后再投别的吧,希望这次遇上负责的编辑和真正有水平的专家来审稿吧。

路甬祥:科研人员评价体系将淡化论文与奖励数量

转自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215354.html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1月12日表示,中科院将逐渐调整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论文与奖励数量在评价体系中所占权重将逐步淡化。

路甬祥当天在中科院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致辞时指出,未来中科院对科研人员的评价将从以论文、奖励数量评价为主,实现向以创新实际贡献、创新发展态势、创新质量水平评价为主的跨越;从比较关注同行评价为根据,实现向更加注重实践和历史检验与评价的转变,中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更要经受国家、人民和历史的评价”。

……

路甬祥说,中科院的研究工作要从习惯于分散自由探索研究,向面向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定向基础前沿研究、关键核心高技术创新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可持续发展相关基础和系统研究为主的创新活动转变;要从注重科技研发向同时重视转移转化转变,探索完善科技研发与转移转化紧密衔接、相互促进的机制与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成果转移转化中的基础作用,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刘东生院士过世了

看到一个小块新闻,但对我们在这领域工作的人来讲比“陈冠希又出了几张艳照”可来得震憾的多。新闻说黄土学家刘东生院士过世了。以前在北京开会见过刘院士做过报告。十分了不起的一个人,作出了很优秀的工作成果,尤其这些年很高龄了还是很敬业,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他是国内地学界真正了不起的科学家之一,获过Tylor环境奖和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奖。这两个奖的重量每个搞地学的人都知道,基本等同于最高荣誉了。

钱学森过世了?

门户网站上还没有消息,BBS上已经有了,而且得到一些人的证实。钱尽管有些事情做的不合适,但真还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了。想想当初在美国拿tenure的professor,即使在现在都没有几个愿意回国的,他能毅然回家报效国家,真是太了不起。

估计是谣言,前两天还看到新华网关于钱先生96大寿的新闻。

地理所王劲峰研究员访问

23-25,北京地理所王劲峰研究员来兰访问,23和25在寒旱所做空间信息不确定性的报
告,24上午在兰大榆中校区做空间抽样设计的报告,下午在西北师大展示了他的一些研
究成果。王老师是国内为数不多在gis理论和方法领域研究比较深入,发表了很多高质
量的研究论文。关于不确定性,尽管受限于数学基础,但这两天也是受教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