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Academic

说说最近JAMES 论文审稿的事情

我在上个帖子说了JAMES审稿状态变化的含义,从中也可以看到,这次审稿经历了从major到minor最终accept的过程,总历时大概200天,对于一个好期刊,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快速的过程,我总体是很满意审稿质量、编辑的专业水平和处理效率。最后接受的版本与初始版本对比,我感觉质量有很大提高。

我们收到2个匿名专家的意见,接受后编辑转发给我的意见里有其中一位专家的署名,是加拿大的Mohamed E. Elshamy教授,另一位仍然匿名。两位专家都肯定了工作的意义,从意见里可以看到,英文写的很标准,所以估计都是国外的或者在国外呆过很长时间的专家。其中专家1十分懂青藏高原(QTP)冻土的事情,提了几条大问题;专家2(即Elshamy,当时也是匿名)除了4个大问题,还提供了一个批注的pdf,我们后来整理了一下,大概近100条问题,这还不包括文字上的小意见。这些问题包括引言,模型细节,实验设计,结果陈述,文字,图表等方方面面,几乎对初稿中每个段落都有批注。从意见也可以看出,专家2是模型方面的专家,但对qtp冻土的特殊性不是很清楚,所以也问了一些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的问题(我们在回复里加以澄清)。让我们很感动的是,Elshamy逐字逐句的批注了文字,指出了很多文字错误,表达不清楚的地方。我们针对他们的意见补充了实验,修改了文字,写了60多页的回复信,逐条回应了上百条问题。

Continue reading

AGU期刊投稿的状态说明

AGU的期刊都是地学的旗舰期刊,主编是大专家,编辑也是专家,评审人都十分认真负责,质量十分高。最近在Journal of Advances in Modeling Earth System (JAMES)上送审了一个论文。遇到了几位十分认真负责的评审人,通过把他们的意见加入论文,真心话,论文质量得到很大提升。这是后话,这里不赘述。这个论文经历了从大修到小修到最后接受的过程,持续大概200天。是个比较标准的流程。

AGU投稿系统是做的比较好的,作者可以随时了解当前的进展。但一些Stage 的说明不是很简明,有必要利用我们这个例子帮助大家更好理解。

投稿的论文都会得到一个编号,象我们这个论文是2021MS0027xx (xx也是两位数字)。经历第一轮审稿,提交的修改稿的编号会变为2021MS0027xxR,第二次返修稿的编号则是 2021MS0027xxRR。R应该是指代revision的意思。

图1是第一轮审稿的状态变化。以时间为序,我们加以解释:

Continue reading

一本作者全是中国人名字的英文期刊

看到一个国内知名的留学机构做的中学生夏令营广告册子,列出他们的学生在项目结束后会发表一些英文论文。然后看到很多优秀学生论文发表在“The Frontiers of Soci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搜索了一下,期刊网址在这里:https://francis-press.com/journals/FSST

让我大长见识,这是本专门让中国人发英文论文的期刊。作者全是中国人!从Archive里看到到目前的 vol 3, issue 4(不全)为止,大概已经发了663篇,按从中文广告里找到该刊版面费大概 1500元每篇,大概已收了100万元。

Continue reading

简记《测绘通报》退稿

给《测绘通报》投了一个教学论文,经历大约2个月的审稿,昨天收到退稿通知。内称:

《测绘通报》不刊用通知

xx; xx; xx同志:

您好,您的来稿《《xxx算法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稿号:tb201806xx)经有关专家审阅及编辑部研究,决定不予以采用,敬请谅解。

感谢您对本刊的大力支持!欢迎继续向本刊投稿,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测绘通报》编辑部

2018-07-04

作者遭遇退稿都是比较沮丧的事情,大约是论文有严重不足,很想听听审稿专家或者编辑部的意见。于是我上审稿系统看了一眼,里面没有找到任何审稿 意见。

Image

我也为各个中外文期刊提供义务审稿服务,比如在我的Publons上2017-2018大约已经有15次的为本领域还算可以的期刊的审稿纪录,还有部分外文和全部中文审稿都没有记录在内。每次我都是十分认真的阅读作者论文,给出详细的评审意见,有些意见长达三四页,不管这个论文是否接收,都希望这些意见能够返回给作者,与作者商榷或者帮助作者进一步提高。

大约十来年前,我大概也遭遇到不给任何意见的退稿;没想到现如今仍然遇到一样的情况,我善意的想,可能是审稿专家写的过于严厉,编辑为了保护作者感情,所以不予返回吧。大概在外文期刊是不可能发生这种没有意见的退稿吧,我记得有次投Journal of Hydrology,因为主题不是很符合期刊主题,没过编辑的关,编辑回了洋洋洒洒很长的信,大概是他看了我的论文,肯定了工作的意义,提出他认为的几个不足,列出几个他决定不予进一步送审的理由,如果我仍然对JoH感兴趣,建议我从几个方面进行修改后重投。我在研究生组会上给学生讲这个事,感叹这种学科优秀期刊的办刊水平。

对比一下《测绘通报》的通知,我感觉到一种东西的缺少,叫专业态度。

前一阵子我还参与了微信群里讨论中文期刊如何走出困境,现在好论文都投到外文期刊,中文期刊主要是发表研究生的工作,在深度与系统性上都不及外文期刊。国内稍象样一点的单位(象我们学校)不认可绝大多数中文期刊论文,不作为老师的考核指标。中文期刊的现状引起一些有责任心编辑的担心。很多中文期刊至少从审稿流程上已经越来越国际化,编辑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提升期刊质量,但因为体制原因仍然有深深的无力感。

从《测绘通报》的这次没有意见反馈的退稿,我感到个别期刊要走的路还更长,编辑不专业不负责,纵容一些审稿人不负责任的审稿(比如总共只有几句话,或者根本没有意见),恐怕要为自个走上末路负责吧。

怪不得有老师感叹,不是我们不把优秀东西投中文期刊,单位不认可当然是硬伤,有时候中文期刊比外文期刊还难投,可能是中文期刊水平太高,根本看不上大家的东西。好吧,但中文期刊的确有太多与学术无关的东西在里面。

因为通知里请多提意见,所以我给回复了一个短信:

尊敬的编辑部老师,

谢谢审稿决定。

我自知水平低劣 但按国际惯例 编辑老师能否把审稿意见发送给我?好进一步提高。我在审稿系统没有看到任何意见。十年前没有任何意见退稿比较常见 现如今好像不常见 尤其中文期刊不景气的情况下 。当然刊物是主编的一亩三分地 任何决定我都是支持和接受的。十分感谢。

xx

当然,我从来没有期望能收到任何回信。

是为记。

提供一本水文数据分析的工具书下载

原书作者Hipel和McLeod在他们主页上提供公开下载,原网页是 http://www.stats.uwo.ca/faculty/aim/1994Book/。免费使用的条件是:

“We give ou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material freely for teaching provided that the following citation is included: “Time Series Modelling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by Keith W. Hipel and A. Ian McLeod.”

(我们许可免费使用本书用于教学目的,只要将下述引用包括进来:“Time Series Modelling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by Keith W. Hipel and A. Ian McLeod.”)

这本关于水文数据时间序列的书长达1千多页,内容十分丰富;遗憾的原网页在国内一些地方被屏蔽,无法访问, 转帖到这里方便国内学者使用。务请尊重原作者许可的使用条件。

Hipel K W, Mcleod A I. Time Series Modelling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Elesevier, 1994, 1013.

Links: Link1 (Baidu, ~63MB)

陈昌春《水文水资源水科学英文书目概览》

推荐一下陈昌春老师汇编的水科学书目,很有用的信息。

水文水资源水科学英文书目概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陈昌春

该书目概览包含了世界上近50年来大约2500本水文和水科学英语学术著作的简要信息,范围大体包括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水经济、水法律等。这本书中介绍的绝大多数学术著作都是正式出版物。此外,收集了大量出版水文和水科学著作的出版机构信息,并特别介绍了一些水科学丛书类著作与大部头、权威性著作。

全文下载地址:

http://prep.istic.ac.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510e4d7301511dca1a81001e

再遇论文篇幅限制

一个学生写了个论文,投到《水土保持研究》,几天后接到回复,说论文太长了。其实文字包括图,5号字1倍行距才13页,一般排版下来也就8,9页左右。象冰川冻土等期刊都是接受这个篇幅的。post-grant-filings

从该期刊的网站(水保所网站)上只有一个简介,也找不到关于长度的要求。隐约记得10年前,我当学生的时候,那时候多数不能电子邮件投稿,篇幅限制在当时是一个普遍要求。但慢慢的各家杂志都支持电子邮件投稿,现在多数都有自己的杂志网站,支持在线投稿,篇幅限制一般不作专门要求。这种变化是可喜的。当国外杂志主要考察文章内容,发表的论文鲜有10页以下的,国内如果还在要求篇幅不超过5,6页,首先就没有跟国际接轨。这年头连油价都跟国际紧密接轨上了。事实上,大凡地学科研论文,5,6页的篇幅是很不够的,很难把一个事情讲清楚,语焉不详,直接降低了文章的价值。

所以,改投他刊吧。

2011两院新科院士均已经揭晓

真是一家欢喜一家愁。其实在11月上旬投票后,已经有很多消息传出来,现在对照,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我们单位也新上了一位院士,前面碰着的时候真是意气风发。前面上的院士离我们年代有点远,大家感觉很遥远的样子。这次突然感觉原来院士也不是这么遥远的事。

饶毅、施一公等真正高水平的人没上,这是让人十分沮丧的事情。饶毅写了博文也认真拜读了,全部支持饶老师的观点。饶老师是真正关心中国科技教育发展的人。

硕士生

很多老师只要能招博士生就不愿意招硕士生。的确是很费劲而且还不“划算”。比如我们所第一年在北京统一上课,第二三年才回来,有些学生第三年又开始准备考博或者找工作,花在研究上面的时间很少,往往很难出好的成果。再比如写论文,本科出来的学生都没有受过论文培训,写出来的东西在结构上,表达上都有很多问题。第一篇论文我往往需要跟学生反复修改10来次以上,有时候结构不合适,可能要修改的次数更多。这本身是个教育的过程,但有时候在想,我好不容易将学生教会了,往往他也没有时间写更多的论文了,对于项目讲是很不利的,因为都是重复一些很消耗时间的事情,培养好了跑到别的老师那去帮人写论文去了。然而从人才培养上讲,这是很必要的。导师除了人才培养上的义务,也面临项目的压力,有时候想想是蛮委屈的。

但有时候学生也显露一些让我吃惊的能力。比如刚开始让学生做一些事情,往往担心学生没有技术基础,做不下来,于是手把手教学生,自己也很辛苦,而且感觉效率很低。后来尝试放手让学生去完成一些技术活,比如去寻找一个现有算法并应用起来,涉及大量的数据格式转换等技术问题,发现学生都是很聪明的,他们会有各种方式去完成任务,通过请教同学,通过网络求助,通过自学,而且进度很快,我要做的是跟进他们的任务进度,从结果上寻找可能存在的问题(当然也有最后出现返工的情况,但少见),学生的自学能力比我预想的强多了。再比如改论文,以前有时候看着写着不合适,往往自己去逐字修改,效率太低,差不多变成自己重写,于是改成评论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修改,我腾出逐字修改的时间更多考虑内容结构上的事,学生一样让我吃惊,很快他就能按我的意图将东西补充上来,或者调整到合适的结构。记得在美国一位老师跟我讲过,他不要中国出来的准备上三年的学生,他喜欢上五年的硕博连续学生,学生没有笨的,现在的学生比我们都要聪明,有问题的可能是老师的指导方式,给他五年时间,任何一个学生他都可以培养成人才,但三年太短了。